0359-2150909

果业资讯
联系我们
  • 全国热线:

    0359-2150909
  • 传真:

    0359-2397008

  • 联系地址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周西路11号中银大厦

 果业新闻快报
首页--果业资讯--果业新闻快报
山西日报:扶贫济困勇担当脱贫攻坚立新功...................................................................会员收费标准:10元/条

发布时间:2018-11-22  发布者:中农乐千乡万村APP

山西日报:扶贫济困勇担当 脱贫攻坚立新功


■编者按

  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我省的3名个人、1个集体获得了表彰。其中壶关县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获奋进奖,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经理沙万里获奉献奖,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获创新奖,吕梁市林业局获组织创新奖。另外,吕梁林业局局长郝金光同志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为我省赢得了荣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甘于奉献倾情付出的情怀让人感动,他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催人奋进。本报今日刊登获奖者和获奖单位脱贫攻坚的事迹,旨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成先进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省脱贫攻坚的动力和活力,让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以他们为榜样,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情系乡亲谋发展

产业是支撑脱贫的基石,程玉珍经常组织村里的“半边天”商讨发展大计。
★奋进奖★

  壶关县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


  ******次见程玉珍是在去年6月的壶关县刘寨村,再次见到程玉珍是在我省“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太原座谈会上,与******次见面相比,这位巾帼英模多了几分干练、更多了几分自信。

  “我是1992年嫁到刘寨村的,后来我和丈夫外出打拼,在县城开了美容院、旅行社,还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程玉珍对记者说。

  程玉珍两口子人在外地,心里却惦记着老家的村民,时常给困难群众捐钱捐物。在2011年的农村“两委”换届中,乡村两级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多次上门劝她回村参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程玉珍几经斟酌,毅然放下手头的生意,回到刘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一年程玉珍40岁。

  在刘寨村流传着一首民谣:“刘寨西岭沟,十年九不收,长了一个大谷穗,还叫圪蛉偷吃喽”,村民年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1000元左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249人,贫困发生率达36%。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程玉珍烧的******把火就是“改居”。她召集支村两委干部商议,填平了2条沟,拆除了40多户,统一规划建设40余套二层楼,让群众搬出了阴暗潮湿的土窑洞,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第二把火是“改路”。原来的出村路坡陡弯多路窄,出行非常不便。2013年开工,2014年建成了宽6米、长2.5公里的等级公路。第三把火是“改水”。村民一贯吃的是旱井水,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村里统一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让村民吃上了******水、放心水。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程玉珍不但自己拿出80余万元,还用自家的美容院抵押贷款15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在每一项工程建设中,程玉珍都亲自上阵。有一次她摔倒在工地,左胳膊骨折,到医院检查包扎后,就打着绷带又返回工地。

  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好了,程玉珍又开始琢磨如何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经过多方咨询、走访、考察,程玉珍发现建设蔬菜大棚见效快、收益大、带富能力强,于是筹资80万元先建了10个大棚,计划承包给贫困户经营,可贫困户都不敢接。程玉珍首先找到了村里的蔬菜种植户张雷平,果断地说:“挣了钱算你张雷平的,上交村里承包费,赔了钱算我程玉珍的!”她还帮着找技术员、跑销路,秋后一算,张雷平一家净收入30多万元。

  有了示范引领,村民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承包大棚。程玉珍趁热打铁,吸纳贫困户56户,成立了新天地、新世纪两家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金融贷款、社员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新建大棚88座,实行“六统一”管理,全部承包给能人大户和贫困户经营。

  现在刘寨村的100KW光伏发电站、规模化养羊场、石磨豆腐厂、手工酿醋厂、小杂粮加工厂都成了村民的摇钱树,不但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有事干、有钱挣,而且还让无劳动能力的村民也能享受集体收益分红,有依靠、有保障,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2016年刘寨村整村脱贫。

  临别,程玉珍对记者说:“附近有一处教育基地,有两处温泉井,还有采摘园,你看,这不就能吸引人来了吗?”原来,乡村旅游的框架在她心中已经搭好,刘寨村在程玉珍的带领下明天肯定会更好。

乐善好施暖民心

心中装着群众冷暖,沙万里只要有时间就深入农村访贫问寒。
★奉献奖★

  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经理沙万里


  见到沙万里是在繁峙县万里商贸城,了解沙万里是从他300平方米的荣誉室开始的。

  走进那间宽敞的荣誉室,四面墙壁上,整整齐齐全部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牌和锦旗,房间正中央的一长溜柜子,上上下下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证书和奖杯。“除了沙总家里放着的,陈列在这里的荣誉奖品大约有600多件。”沙万里助手韩雁龙告诉记者。

  沙万里是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老板,这位不善言辞的民营企业家看上去朴实、谦逊,一张写满了沧桑的脸,背后是其30多年帮贫济困、热心助学的感人故事。

  2016年3月,沙万里主动向繁峙县委县政府请缨,决心帮扶一个500至1000人的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在选定小砂河村后扑下身子便干了起来。

  对于沙万里的到来,小砂河村村民议论纷纷:“村里这么穷,十年八载也脱不了贫”“不是本村本土的人,来了也是装样子走过场”。面对风言风语,沙万里没有退却,先后捐资265万元铺路、修渠、引水、发展林果经济、改善文化医疗条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了群众的脱贫致富难题。特别是新建的1500米水渠,解决了村里700亩耕地的防护、灌溉难题,全村干部群众高兴地把水渠称为“多功能万里渠”。村民李全仁逢人便讲:“自从有了这条水渠,旱涝保收,每亩地产量提高了300多公斤,是老沙的帮扶让我过上了好光景。”

  村民告诉记者,若是盛夏时节来到小砂河村,红苹果、黄鸭梨、白水大杏满山坡,一幅“山上花果山,山下米粮川”的田园景象。小砂河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终于摆脱了贫困,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欢实。

  去年4月,正值春耕,沙万里在一次下乡办事途中路过繁城镇民盛村,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无钱购买化肥、籽种,沙万里当即捐款2万元,解决了他们生产上的困难,为贫困户带来了丰收的希望。2018年春节刚过,沙万里又听到群众反映,横涧乡西连仲村多年来饱受夏秋洪涝之苦。沙万里捐资215万元援建了1公里长的护村大坝和沿坝路,******了村里多年的水患,还建了一个容积300立方米的饮用水蓄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

  “让娃娃们能有一间遮风挡雨的教室,让父老乡亲们早日过上好光景,只要力所能及,就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为了这个承诺,沙万里30多年来累计为兴学助教捐款1230万元;为扶贫济困、救灾解难捐资1123万元,为发展光彩事业垫资8000余万元。

  “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员”“全国脱贫攻坚奖”……无数的荣誉,诠释着一名扎根基层的民营企业家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沙万里的人生无怨无悔!

科技拓展扶贫路

科技是农业增收的助推器,杨良杰一年四季深入田间地头给群众讲解农业技术。
★创新奖★

  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


  “要把贫困户‘扶起来’,更要让他们‘立得住’‘站得稳’。”这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上,对我省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的评价。这位新时代的职业新农民,把先进的果业技术精准地嵌入到扶贫工作中,开发“千村万乡”APP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平台,打通了农技推广的“***后一公里”。

  杨良杰今年46岁,是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南小宁村人,他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供出了“农门”,成为北京《瓜果蔬菜报》的编辑。谈起回乡创业的原因他深情地说:“我常常去现代农业示范果园参观,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颠覆了我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我就想这些实用先进技术不正是家乡广阔果园需要的吗?”2004年,杨良杰放弃北京稳定的生活,毅然返回故土,专注于果树新技术集成与生产实践,成立了中农乐果业联合社,带领乡亲们一起搞生产、闯市场、奔小康。

  同年10月,杨良杰办了一份专门服务果农的“技术明白纸”——《果业科技与信息》,他还带领中农乐的技术员们把苹果、桃、梨等北方各类果树的技术要点绘制成彩色挂图,把新技术在果园里的具体操作刻录成光盘,免费送给果农。14年来,他编辑出版《果业技术与信息》400多期1400万字,赠送技术挂图800多万张、光盘68万套、技术手册86万册。这些“技术明白纸”和技术挂图被果农张贴在炕头或是果园看护房内,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经”。

  平陆县常乐镇上卓村,果树种植“贫困户”田伟泽常年苦恼:“种果树还能不能挣钱,要不要刨掉果树外出打工去?”正在犹豫时,有果农建议他加入中农乐服务网络。在中农乐技术人员宋小平的指导下,采用了秋季施基肥、冬季剪枝条、夏季套膜加纸袋等技术。当年田伟泽的苹果还未下完,外地客商就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2元价格全部收购。

  帮农户“产好果”致富脱贫,杨良杰做到了,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切。2014年,开发出了“千乡万村”APP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平台,既能延展技术扶贫覆盖面,又能推动产业升级持续助农增收。现在这款APP下载和注册的农户超过40万户。他通过这个平台,对果品生产过程全部进行网上“直播”,使每个果子有了二维码,让“有身份证的水果”成为农户增收的新亮点。

  在稷山县太阳乡阳坡村等14个村241户贫困户中,中农乐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干,通过持续帮扶农户经济林栽植推动农户干,通过建设果品示范基地让农户参与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托管+基地”扶贫之路。

  25年来,杨良杰满怀为农情怀,免费为农户技术培训达3600多场,惠及农户近200万人;他带领的中农乐讲师团队下乡指导累计达8.9万场次;先后在全国各大果区建设了4000多个水果示范园,带动数千户贫困户靠果业打了“翻身仗”。

荒山绿了 百姓富了

吕梁山绿了,生态好了,农民的口袋也鼓了。

★组织创新奖★
吕梁市林业局

  吕梁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地区,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互为因果,25年前曾名扬四方的“拍卖四荒”,是吕梁向贫困宣战的重要探索。如今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吕梁市的生态扶贫又一次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

  前年春天,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出了个新鲜事儿,67岁的老光棍贾引明娶上了媳妇,这事儿不光村里人感到意外,老贾自己也说“就跟做梦一样”。

  老汉为啥能娶到媳妇儿?因为加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挣了钱。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吕梁市林业局总结公司化造林的利与弊,结合吕梁实际,首先在岚县开展试点工作,把“公司造林”变为“合作社造林”,把公开招标变为公开议标,把少部分人赚钱变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当年,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一年承揽造林5万亩,参与造林的社员人均增收5000元。

  贾引明就是“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社员,这也是岚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48个社员中有45人是贫困人口,他们靠造林务工,当年就脱了贫。

  2016年8月,吕梁市林业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推广岚县试点经验,在工程安排、利益分配、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严格规范、大力扶持,其中***核心的一条是,严格要求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不低于60%。在政策引领下,吕梁市迅速掀起了合作社造林新高潮。

  合作社让群众得了实惠,这个成果要想巩固,集体经济必须发展壮大。石楼县结合实际推广“支部+合作社”造林模式,调整生产关系,建立了村、社、员三者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出了吕梁生态扶贫的升级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从前是“要我造林”工作推不动,现在是“我要造林”势头挡不住。今年石楼县除14.5万亩退耕任务全部完成外,又追加了6000亩,全县146个村靠“支部+合作社”的模式,让集体经济破了零。

  目前,吕梁市已成立造林合作社1121个,吸收贫困农户20592户,完成荒山造林3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41%,退耕还林2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64%,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林地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2.8%。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至少获得退耕奖补、造林务工、森林管护、苗木销售、经济林提质增效、合作社利润分红等六个方面的收入,有7.6万人靠这六项收入脱了贫,直接受益贫困人口40万以上。

  吕梁山绿了,老百姓富了,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当地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万吨。《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山西省生态质量改善全国***快”,《山西省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吕梁市生态质量改善全省******”。生态也是生产力,生态好了投资商也多了,吕梁连续5年招商引资名列山西前茅。产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今年前三季度非煤产值首次超过煤炭产值,旅游产值增速全省第二。吕梁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了一条“荒山增绿、群众增收”的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之路。

本版策划:康梅芗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 李全宏
本版摄影:本报通讯员 樊学军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
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部电话:0359-2150909

会员入会电话:0359-2397008

技术部电话:0359-2397003

公司加盟电话:0359-2397002

投诉电话:0359-2397087

果品销售部电话:0359-2397015

微信公众账号:znl-com-cn

投稿邮箱:527262424@qq.com

Copyright © 2018 中农乐

 

权所有: 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359-2150909  传真:0359-2397008 
邮编:044100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周西路11号中银大厦